塞巴尔德:人是一种被悲哀,深深包裹的动物,披着一件黑色外套-比特币行情-比特币实时行情-比特币钱包

第一次读到塞巴尔德的诗,是范静哗先生翻译的他的一首短制:

理解大地风景

是多么难啊

你坐在火车里

从这儿到那儿

而它无言地

看着你消失

之所以印象很深,是因为这首诗传达出绝望的人之命运——与天地恒久的大自然相比,那些去看风景的人,最终都被时间运走,被大地吞没。

几个月前,在读到塞巴尔德诗集《自然之后》,这种感觉愈发强烈,却夹杂着更复杂的心绪和出人意料的新发现——本文开篇引诗中那些“消失”了的人们,从塞巴尔德在诗集里描述的一位身世扑朔迷离的画家开始,纷纷从各种隐秘的角落现身,以奇特的方式继续活在塞巴尔德的笔下,活在历史的褶皱里,活在各种匪夷所思的面孔和姓名背后。其中不仅仅有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家格吕内瓦尔德,也有18世纪大航海和工业革命时代的博物学家施特勒、探险家白令,当然也包括隐藏于另一位叙述者身后的塞巴尔德本人隐秘精神生活的经验记忆。

温弗里德·塞巴尔德,1944年生于德国,1970年起任教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2001年因车祸去世。代表作有《奥斯特利茨》《移民》《土星之环》《眩晕》等。

《自然之后:一部元素诗》,作者:[德国]温弗里德·塞巴尔德,译者:任昱璞,版本: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

人的“僭越”:奇妙换脸术

毫无疑问,塞巴尔德就是那种无视陈规的创作者。他在出版小说时就已经开始动用非常手段——将大量的照片与文本杂糅在一起,而文字像小说又像散文,制造出既真切又超越现实的效果。我将他看作是永远在探测人类灵魂边界的人,因为他一定首先抵达过极端且危险的精神疆域,无论它是思想的还是感受的。

他的诗集《自然之后》是处女作,这部由三首长诗组成的诗集中,最早发表的是《我若在海极留下》(1983),三年后发表《俨然阿尔卑斯山的雪》,1987年发表《幽暗的夜晚启航》。有意思的是,三首“传记诗”在结集出版时,按照诗中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又重新排序,于是写文艺复兴时期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的《俨然阿尔卑斯山的雪》就放在了第一篇。

为了让读者不至于在迷宫般的人物关系中迷路,诗集附上了整整十八张据说是格吕内瓦尔德的画作。除了其中一张是疑似画家的自画像之外,其余十七张全部都与塞巴尔德诗中写到的人与事有关。为了弄清楚格吕内瓦尔德的来龙去脉,我和译者一样恶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史,以及论者对他影响甚巨的《伊森海姆祭坛画》的评述。诗集附印的这些画作,则为探测这首诗的秘密提供了线索。仅翻阅资料就花去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这些阅读极为有效地帮我厘清了善于布置迷阵的塞巴尔德的思路。譬如,《俨然阿尔卑斯山的雪》在第一章短短五页的诗行里,涉及的人物已有二十七位之众。读者须有侦探般的专注和细心,才能在这样的“众声喧哗”里,辨听到那位低音领唱者的叙述:德国巴伐利亚州林登哈特教区教堂祭坛画左翼的画面上,是身披铁甲的圣乔治。他——

有着圆润的铜铁胸膛,

金红色头发和银光闪烁的

女性特征。不为人知的

格吕内瓦尔德的面容不断浮现

在他的作品中,像见证了

雪地奇迹的脸,沙漠

隐士的脸,和面对慕尼黑的嘲弄

那充满同情的脸。

——这是什么意思?很明显,塞巴尔德认为:格吕内瓦尔德将祭坛画中的某些古代圣徒的脸,画成了与自己酷似的面容,他罔顾历史圣像画中屠龙骑士圣乔治原有的形象,无论是12世纪英国查理一世时期设置的圣乔治徽章上的形象,还是1348年爱德华三世下令设计的嘉德勋章上圣乔治的形象,以及艺术史上著名的多纳泰罗雕塑的圣乔治,在如此庄严、神圣不可亵渎的祭坛画中,格吕内瓦尔德将这位代表着男性品德气概的圣徒换上了自己的脸,且赋予其柔和的女性特征,这是不是一种人对神的僭越?是否也包含他对自己心理性别认同的暗示?


声明提示:本文由用户注册发布,仅代表作者或来源网站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其内容未经证实,对本文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供参考,并请自行核实辨别。如因内容侵权或其他问题,需删除请联系,将尽快处理。

热门资讯

解说 • 热门榜

体育 • 热门榜

杂谈 • 热门榜

网站地图